我们通常提到的隐身飞机,主要指的是雷达隐身技术,即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和特殊材料的使用,使飞机在雷达等探测设备的作用下变得“不可见”。然而,隐身的概念远不止于此,还包括视觉隐身、听觉隐身等不同形式。目前,虽然这些技术在飞机上应用相对较少,但在地面部队中,迷彩涂装和消音器等技术已广泛使用,能够有效降低敌方的发现概率。今天,我们要介绍的这款特殊飞机——QT-2PC,就是一款具备听觉隐身功能的飞机。
QT-2PC源自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启动的X-26计划。该计划的初衷是帮助飞行员训练应对惯性耦合现象。当时,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,飞机的飞行速度逐渐提升,机翼尺寸也越来越小,导致机翼的惯性降低。与此同时,飞机的机身变得更重,这使得飞机在执行横滚等动作时,操控难度大幅增加。为了应对这一问题,设计师在飞机上做出了许多创新的调整。
回顾历史,水上飞机早期大量采用机背发动机设计。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,它不仅能将发动机舱远离海浪的侵蚀,还能提升机翼的操控效率。虽然这种设计牺牲了飞机的速度,但理论上,它能够让飞机以更少的发动机或更低功率的发动机起飞,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噪音。到了60年代中期,洛克希德公司开始研究一种用于侦察与监视的静音飞机。海军向洛克希德提供了两架经过改装的X-26实验飞机,洛克希德公司随后基于这两架飞机设计出了QT-2PC。
展开剩余68%QT-2PC是一款外形独特的双座轻型单翼飞机。它采用气泡式座舱设计,能够为飞行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。飞机的机翼设计狭长,安装在驾驶舱后方的两侧。座舱后部是发动机舱,搭载了一台100马力的O-200水平对置4缸风冷发动机。之所以选择这款小功率发动机,是因为设计师计划通过机背螺旋桨来提升机翼的效率,同时减少发动机产生的噪音。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驱动安装在驾驶舱上方的传动轴,传动轴从座舱后部延伸至机鼻上方,并通过支架固定住。传动轴的最前端连接着一款直径2.54米的Ole Fahlin四叶螺旋桨,这款螺旋桨坚固且适合低速飞行,能够有效减少噪音。
QT-2PC结合了降噪设计和X-26计划中的技术,经过飞行测试后,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飞机在1000英尺(约304米)的飞行高度,时速约为130千米时,地面几乎听不到任何飞行噪音,表现出极为出色的静音性能。
然而,只有实战才能真正检验这款静音飞机的价值。为了验证其在实际战斗中的应用,QT-2PC于1968年被送往东南亚进行实战测试。在此之前,飞机安装了相应的电子设备,机身下方加装了下视观察窗,并喷涂了有利于夜间飞行的深蓝色涂层。
在越南,QT-2PC连续飞行了数周,飞行员通常选择夜间执行任务。由于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,敌方几乎无法察觉飞机的存在。在夜间侦察过程中,除了成功收集大量情报外,还发现了多个高价值目标,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考验后,QT-2PC于1969年返回美国,基本完成了其使命。两架飞机中的一架被保存在陆军航空博物馆,另一架则退役后被出售,并且可能改装成水上飞机继续使用。
QT-2PC静音实验飞机的重量为1134千克,机长9.33米,机高2.74米,翼展17.37米,机翼面积为16.7平方米。飞机在静音状态下的巡航速度为112至128千米每小时,最大升限为4000米,爬升速度约为1米/秒。飞机的实战测试续航时间约为6.7小时,表现出色的静音特性和飞行能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