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民英雄张富清:深藏功名六十载的赤子之心】
2023年12月20日夜,武汉的冬雨淅淅沥沥。98岁的老英雄张富清安详地闭上了双眼,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走完了传奇而朴素的一生。直到三年前那场退役军人信息采集,这位战功赫赫却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的老人,才像尘封的明珠般重新绽放光芒。
2019年金秋的北京人民大会堂,习近平总书记紧握着张富清布满老茧的双手: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!镜头前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哽咽着说:和牺牲的战友相比,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!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清晰,老人颤抖的嘴角和滚落的泪珠,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。
展开剩余78%1948年深秋的永丰城下,西北野战军的冲锋号划破暮色。24岁的突击队员张富清背着四十多斤装备,十指抠着城墙向上攀爬,鲜血在砖石上留下暗红痕迹。当时哪顾得上疼?满脑子就想着炸碉堡!七十多年后,老人仍能回忆起指甲翻裂的触感。当他在枪林弹雨中跃下城墙时,子弹擦着头皮飞过,掀起的血块糊住了眼睛;当刺刀围剿的寒光逼近时,他打光子弹抄起敌人武器继续战斗;当炸毁第二座碉堡时,8枚捆在一起的手榴弹震碎了他满口牙齿... ...天亮时分,战友们在废墟里找到血人般的张富清,他身旁散落着七具敌军尸体。
这只暗红色皮箱尘封着震撼世人的秘密:三枚一等功勋章、西北野战军特等功证书、彭德怀亲自嘉奖的《报功书》。这是贵府之光、我军之荣的烫金大字依然清晰,却连儿女都未曾得见。1955年转业时,张富清带着新婚妻子直奔鄂西深山里的来凤县。这个在地图上像牛角尖般偏僻的土家族聚居地,从此成为他们扎根的故乡。
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这位战斗英雄一家六口挤在漏雨的土坯房里,餐餐稀粥就咸菜。妻子孙玉兰记得,有次小女儿发烧想吃口白糖,他翻遍口袋只摸出几粒冰糖渣。当他把大儿子送去最偏远的林场伐木,看着孩子满身血痕狼吞虎咽时;当他说服妻子放弃供销社铁饭碗,自己熬夜帮人缝补补贴家用时,这个在战场上铁骨铮铮的汉子,总把同样的话挂在嘴边:和长眠地下的战友比,我还有什么不知足?
来凤县的老同事董香彩忘不了,三伏天里张富清总戴着那顶发黄的旧军帽。后来才知道,永丰战役的弹片还留在他头里,见风就疼。老人身上还有多少伤痕?右耳失聪是炮弹震的,满口假牙是爆炸冲击的,6处枪伤在阴雨天就会隐隐作痛... ...这些战火烙印,和他用刺刀挑土埋炸药的往事一样,被时光封存在记忆深处。
当媒体如潮水般涌来时,老人最初是抗拒的。直到儿子骗他说这是组织任务,他才打开话匣子。后来得知要宣传报道,他急得直跺脚:这哪是省里谈话?都登报了!工作人员灵机一动:您的新战斗就是让更多人学习这种精神。老人终于郑重地点了头,从此把每场采访都当作攻坚战来对待。
2019年9月29日,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华灯璀璨。当张富清坐着轮椅被推进会场时,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。勋章绶带垂落在他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上,恰似他的人生写照——所有绚烂归于平淡,最深的功名写在大地山河。
英雄已逝,精神长存。那口暗红皮箱里的军功章依旧锃亮,映照着共产党人最纯粹的初心。就像老人生前常说的:战场上的战友用命换来了今天,我活着,就要对得起他们的牺牲。这或许就是最动人的英雄主义——无需鲜花掌声,只要问心无愧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